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 玄微札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民俗

这个故事告诉你“灶王爷”对你有多重要!

人气: 作者: 玄微易学 时间:2023-06-03
导读: 小年夜,南北方时间不一,在北方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在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为“小年”。这一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王爷是道教神祗在民间信仰中得到最广泛传播的一位神仙。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其全称“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

小年夜,南北方时间不一,在北方腊月二十三为"小年",在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为“小年”。这一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灶王爷是道教神祗在民间信仰中得到最广泛传播的一位神仙。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其全称“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中国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因为灶王爷具有监察人间善恶的职能,所以百姓对这位居家之神的信仰态度很是虔诚。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

灶王爷的故事

话说古代有一个户罗姓人家(故事中人物主人公小儿传说为罗人秀才,后均称罗人秀才),父亲早亡,跟着寡母艰难度日,孤儿寡母日子不好过,母子谨小慎微,艰难度日。为了儿子将来有出息,母亲省吃俭用把他送到私塾读书,罗人秀才到了学堂也是刻苦攻读,成绩一直很优秀。一日罗人秀才放学途中在小河边看到一个磨盘大的老乌龟搁在一块大石头上划拉着四脚怎么也动不了,罗人秀才动了恻隐之心,弯腰把搁住老乌龟的石头搬了开来,并且把老乌龟搬到了河水边,老乌龟一步一回头的看着罗人秀才进入了河里。

转眼十年过去了,罗人秀才参加乡试高中秀才。转眼接近年关。一日孤儿寡母刚吃完晚饭,外面来了个讨水喝的过路老先生。老母亲热情请先生进屋,还给了先生干粮让先生吃着垫垫肚子。老先生吃完干粮看着罗人秀才对老母亲说:“感谢您的热情招待,鄙人略懂相面之术,我观此小儿面相贵气逼人,将来定能统驭江山。”

老母亲正在洗着碗筷,听先生说儿子将来有大出息,高兴得将筷子在灶台上顿平了几下说:“如此甚好,也不枉我这么多年受的苦”。老母亲不知道她的无心顿平筷子之举把灶王爷顿得有如挨了几十金棍,疼痛难忍。不几日到了灶王爷上天奏事的日子,灶王爷一瘸一拐拄着杖来到天庭。玉皇大帝见其如此狼狈,忙问因何致此,灶王爷哭诉道:“我本是罗家灶神,只因一先生路过其家,说罗家小儿将来定是统驭江山的命,他母亲正在洗筷子,当时就打了小神几十金棍。请陛下为小神做主”。玉帝闻奏大怒,准备派黄巾力士去拆换罗隐的全副皇帝骨,换成乞丐骨,天亮前必须回奏。


当日晚间,罗人秀才做梦到一个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对他说:“我本是一个修行的鳖精,当日承你所救。今日有一事一定要告诉你,你本来是皇帝命,但你母亲无心打了灶王爷几十金棍。玉帝已派黄巾力士下来要将你的皇帝骨换成乞丐骨。换骨时你肯定疼痛难忍,切记咬紧牙关不要开口。这样才能保你吃穿不愁,免沦乞丐之苦,切记!”说完就不见了。

罗人秀才突然惊醒,梦境中老鳖的话言犹在耳。正苦恼间一阵睡意袭来,怎么挡都挡不住。睡梦中的罗人秀才周身疼痛有如抽筋换骨,但他心里一直记着老鳖的话,咬紧牙关不作声,黄巾力士换完罗人秀才周声骨骼,惟有牙齿无法取下,正在僵持间一阵又一阵的公鸡叫声传来,黄巾力士心道得赶快回去复命了。于是罗人秀才因此留下一口皇帝的金口玉牙。

又过了两年,罗人秀才去参加参加省里举行的举人考试,没有考上。罗人秀才并未灰心,回家继续努力,第二年又去考,又没考上。这样反反复复过了二十多年,总是考不上。这时的罗人秀才已三十多岁了,再这样下去,看来是考不上了,但是在家里靠父母养活,也不是事儿,因此,罗人秀才像以前的许多读书人一样,到外地去游学,打点行装,告别父母,踏上了出外游学的路,在外总不比在家里顺当,遇到了许多困难,经历了很多磨难。罗人秀才在外游学一直到四十多岁,最终也没有考上举人。罗人秀才从此就再未出远门,发誓不再读书,不再博取功名利禄,乡里乡亲根据他一辈子读书都未考上举人状元,个个叫他“罗人秀才”。自从罗人秀才回来后,父母发现,有事只要和罗人秀才说了,罗人秀才一答应。事情往往就应验了,纸是包不住火的,罗人秀才说过的话都会实现这件事传开后,罗人秀才成了神人,来找求他去说应验话的人越来越多,罗人秀才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后世人为了记住这个教训有了如下习俗:洗碗时忌将筷子在灶台上顿戳整齐;年底灶王爷上奏事日前一晚都给灶王供灶糖嘴上抹蜜。

可见,灶王爷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人人皆应礼敬供养。人们如果要祈福禳灾,便要对灶王爷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烧香,不得击灶,不得将刀斧置于灶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发牢骚、哭泣、呼唤、唱歌,不得将污脏之物送入灶内燃烧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升天报告一年的情况时,人们还要为灶王爷摆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这就是所谓的祭灶。祭灶时,麦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为了让灶王爷喝得忘乎所以,晕头转向,而麦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口,只能说个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软”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                   

古时祭灶不分身份的贵贱、高低,上至皇宫、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对灶神都是毕恭毕敬。据有关资料记载:每年腊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宁宫大祭灶神,同时安设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礼,以迎新年福禧。

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终月则算。功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福寿;过多者,三年之后,天必降之灾殃。

欢迎关注公众号“天一易学茶馆,本平台重在分析职业生涯中的实战六爻、八字、风水等案例,重在分享专业的周易知识,传播易学文化,让有志于学习周易的爱好者从中获益


微信名:天一周易馆,微信号:tianyisuanming,天津人,大学毕业。自幼酷爱易学,精通周易占卜,深研子平术,涉猎风水、大六壬、梅花易数等多种术数,职业预测已十多年。佛易双修,反对封建迷信,传播易学正能量,古为今用,信奉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原创整理:玄微易学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