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的万能基础方!俨然“四君”姐妹方,专补脾阳,脾阳不衰万病不有
凡得病的人脾阳十有八九是衰败的,土中之湿气也大多过盛。所以黄老说:“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此时心火不降而上炎为热病;肺气右滞而为气病;肾水得不到心火而为寒病;肝血左瘀而为血病。
作者:陈喜生
近些年,随着圆运动理论大火,清代名医黄元御先生的《四圣心源》也成为了研究热门。在《四圣心源》中记载了诸多方剂,而其中一首是公认的众方之首,那就是“黄芽汤”。黄芽汤为何能统领四圣群方?治疗机理是什么?答案就在文中。
食物和水进入胃中,得靠脾阳磨化,才变成谷精和谷气。充满能量的谷气助养脾阳则阳不衰,承载能量的谷精补充胃阴而阴不虚。所以当脾阳旺盛时,人通过饮食就能使得阴阳平和而无病。
而当脾阳衰败时,食物和水会囤积在胃中,不化为谷气和谷精,中土阳不升、阴不降,百病皆起。
人的中气原本阴阳平和,但因吃五谷杂粮、纵欲过度、心情变化等因素很难一直保持中和,那中气容易阳虚还是阴虚呢?
当脾阳稍微偏盛时,食物进入人体后,脾阳磨化能力加强,同样的食物会变成更多谷气和谷精,谷精和水能够立刻补充胃阴,而增加的谷气因其阳性升于上而不添热。
所以通过吃饭和喝水,就能解决中土阳稍微偏盛的问题。
换句话说,中土的脾阳才刚刚略微偏盛,食物和水一进入人体,阳偏盛的局面马上得以中和。
所以内伤病,中土阳盛阴虚发展不起来,当然不吃饭、不喝水的人除外。
当胃阴稍微偏盛时,食物进入人体后,脾阳磨化能力减弱,同样的食物变成较少的谷气和谷精,谷气助升的脾阳变少,脾阳会越来越虚。
而脾阳一虚,肾之水上行到中土就会减慢上蒸的速度,阴湿之气越来越盛,中土阴盛阳虚的局面就会越发严重。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知,凡得病的人脾阳十有八九是衰败的,土中之湿气也大多过盛。所以黄老说:“十人之中,湿居八九而不止也。”
脾胃是圆运动的枢纽,如果脾胃之中气衰败,中枢功能失常,会导致整个圆运动出问题。
此时心火不降而上炎为热病;肺气右滞而为气病;肾水得不到心火而为寒病;肝血左瘀而为血病。
脾胃出问题即影响食物运化,也影响整个圆运动,所以“医家之药,首在中气”。而脾阳易衰,中土易湿,故治疗中气经常会用泻水补火、扶阳抑阴的方法。
黄芽汤:人参三钱 甘草(炙)二钱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人参、干姜,补火助脾阳;甘草、茯苓,培土燥湿。全方补阳燥湿,令中气轮转,清阳复位。
黄芽汤位居黄老所有方之首,几乎所有疾病的治疗都以这方为基础。这是因为中土是圆运动的核心,只要中土轮转,上之心火能降,右之肺金能降,下之肾水能温,左之肝木能升,圆运动和谐则无病。
黄芽汤能令脾胃运转起来,进而带动整个圆运动的运动,此时治疗四象的病证就会简单得多。
若心火因为圆运动的停滞而上炎,人便会心悸烦乱,则加黄连和白芍清心火;若肺气右滞不降,人呼吸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理气通滞;若肾水下寒,遗精泄利,则加附子、川椒;若肝血左郁,凝涩不行而血瘀,则加桂枝、牡丹皮以舒肝。
四象的疾病众多,所以会有专方来对症,但基本上都离不开这个思路。只要我们弄明白圆运动的根本方,就已经掌握了治病的整体框架,以后只要不断充实这个框架,就将有能力对付各种疾病,我们离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圆运动治病的思维是:先将中枢脾胃治理好,再调四象,令整个圆运动正常运行。
通过吃饭、喝水来给人体带来气和血,只要圆运动正常,气血、阴阳则能相互协调转换,疾病自然就会消失。所以只要吃好、喝好,身体就会好。
相关文章:
- [经典药方]仲景乌梅丸 | 实践出真知,治疗腹胀的一首妙方
- [经典药方]黄元御的万能基础方!俨然“四君”姐妹方,专补脾阳,脾阳不衰万病不有
- [经典药方]罗大伦博士把黄元御鼻炎特效方讲透了
- [经典药方]孩子鼻炎不用愁,生姜+红枣就搞定,方法简单实用
- [经典药方]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 [经典药方]《金匮要略》方剂解析
- [经典药方]老中医整理出来的五十九个秘方
- [经典药方]常用方剂给你精细讲解
- [经典药方]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
- [经典药方]中医常用经典方剂
相关推荐:
- [经典药方]中医十大经典名方(附方解)
- [经典药方]中医常用经典方剂
- [经典药方]常用中药方剂及讲解,中医中药实战笔记经典药方
- [经典药方]一个值得收藏的治疗鼻炎的中医配方
- [经典药方]经典药方—薏苡附子败酱散
- [经典药方]痔疮的中医治疗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