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出家的大医——黄元御(二)
黄元御对中医根本理念的领悟非一般人所能及。这还得从他学医之时说起。

黄元御像,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
黄元御学医和别人恐怕不同。他先去书店买了一本《伤寒论》,刚看的时候,几乎完全看不懂,一般人见难便退了。他则不然,又去买了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伤寒注解。废寝忘食,苦读三年,“犹尔茫若,仰钻莫从”,这一听可能很多人感到迷惑了,学了三年还一片茫然?
不是他看不懂,是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伤寒论的理解要达到融会贯通,十分透彻的地步。这种学习精神想来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当时的他深感自己与心中的要求相差太大,于是掩卷,暂时抛开医论。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摊开书籍翻看:
此时月白风清,夜凉如水,一肱清梦醒来,伤寒论之要,恍然得解。
想必那一刻他对医理与天地根本之道已然了悟。在这之后,黄元御陆续写了十多种医书,来呈现自己的所思所得。

天人合一
他提出“未识天道、焉知人理”,表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中直接表达这一点的其实是“四象”的概念。所谓“四象”,黄元御认为是“水、火、金、木”,这四象的理论延伸一下:在大自然就是春夏秋冬四季,而在人体则是心肝肺肾四脏。在四象中,土没有专位,具有游走性;在四季中,四立之前十八天被称之为四季之末;在人体脏腑中,心肝肺肾的中心就是脾脏。而这样一延伸,木、火、土、金、水,就与四季中的春、夏、四季之末、秋、冬相对应,与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相对应。


五行以气不以质
我们一般人理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是我们肉眼看见的金木水火土,对五行有所了解的,理解的五行是一种描述万事万物特性的理念,金为收敛,制约;木为生长,疏散;水为浸润,闭藏;火为向上,炎热;土为承载,转化。而黄元御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的提出“五行以气不以质”,讲五行“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我们从天地的位置来看,一般是北边寒冷,南方炎热,东方温暖,西边凉爽。
阳气从东方升起,温热之气便成了春季的气候;
阳气升腾到南方,炎热之气便成了夏季的气候;
阴气从西方开始下降,凉爽之气便成了秋季的气候;
阴气沉降到北方,寒冷之气便成了冬季的气候。
春季的温暖变生夏季的炎热,这是阳气的复加;
夏季的炎热转换成秋季的凉爽,这是阳气到达极点之后的转化;
秋天的凉爽变生冬季的寒冷,这是阴气复加的结果;
冬季的寒冷转换成春季的温暖,这是阴气到达极点之后的转化。
在五行之中,土是其他四象的源头,四象的生化全赖土气的周流与运动,那么火生土又如何解释呢?那是因为土气在六月火气主令之后,六月为太阴湿土。事实上,水火交融,相互蒸腾,就产生了湿气,六月的时令,火气在土气之上,水气在土气之下,寒气与热气相互逼迫,于是湿气产生了。所谓湿气,就是水火的中和之气。土在西南,南方热而西方凉,所以说:火生土、土生金嘛!

五行的相克,其实就是制约他们的太过之性。比如,木具有发散的特性,如果有金气的收敛制约着发散,那么木气就不会发散太过;火具有上升炎热的特性,如果有水气来降伏,那么火气就不至于炎热;土具有濡湿柔润的特性,如果有木气来疏通,那么土气就不至于濡湿;金具有收敛寒凉的特性,如果用火气来温煦,那么金气就不至于那么收敛;水具有下降润下的特性,如果有土气来渗透,那么水就不至于那么降下。
无论是五行相生,还是五行相克,都是大自然赖以维持稳定、和谐的自然规律,由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奥妙万千。

六气名目
病因学说研究上,黄元御古今中医第一个将六气、六经、五行、周易、干支相连系的医学家。
六气是大天然阴阳转变的示意形式,六经是经络与脏腑关联络属的主要途径;
五行是道家思维中描述事物的活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的代表;
周易是古代人们视察宇宙人生、磨炼脑筋能力、建构哲学系统的理论根蒂,干支是远古时代对天象时空观测的标记。
所以,当我们看到黄元御将这些元素都交融贯通,化为一炉的时候,才发现他在这方面的熟悉和看法竟是如斯深弗成测。这也是为什么黄元御在写了十一部医学著作之后,又有《周易悬象》《道德悬解》等著作的原因了。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解读六气的时候,真正施展了大道至简的思惟,看上去极其简洁,一旦演化开来却、又奇妙无限,如同诸葛孔明的“八阵图”一样,初进阵中,感觉清淡无奇,但一经演变,却变幻莫测,会让好多困在个中的人们感慨巧夺天工。
关于六气名目,需要认识的有几个主要常识点:
第一个是六气与五行,六气是风热暑湿燥寒,五行是木火土金水。
第二个是天干与五行及经络脏腑的配对,大略是
甲乙属木,胆为甲木,肝为乙木;
丙丁属火,小肠为丙火,心为丁火;
戊己属土,胃为戊土,脾为己土;
庚辛属金,大肠为庚金,肺为辛金;
壬癸属水,膀胱为壬水,肾为癸水。

第三个是阴阳转变的阶段,也就是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六个阶段。
第四个是六气转变的顺序与物候的关系,也就是阴阳转变的阶段与二十四节气的配对,即
厥阴风木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四个节气配对;
少阴君火与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四个节气配对;
少阳相火与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配对;
太阴湿土与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四个节气配对;
阳明燥金与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四个节气配对;
太阳寒水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四个节气配对。
也只有认识了这几个方面的常识,才能懂得六气名目。

黄元御在描述厥阴风木的时候,只说了“足厥阴肝乙木,手厥阴心主相火”13个字,那么这十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厥阴,就是是阴气成长到最后阶段,起头朝阳的方面转化的阶段。而黄元御在讲述病因时,提到的六气厥阴风木,事实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里面其实包含了物候与景象的常识,厥阴风木的时间段,刚起头是肝脏阴木主令,其实这个时候是一个多风的时间段,再往后,就是心包相火主令,这个时候气温履历了最冷的时光,阳气已经起头酝酿苏醒,所以这个时候是一个气温回暖的阶段。

黄元御在描述少阴君火的时候,是如此说的,“手少阴心丁火,足少阴肾癸水”,简简洁单12个字,倒是在描述阴阳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少阴的进展,这个时候是心经君火主令,此时的温度已经起头逐渐上升阶段,而这个后紧接着就是肾经主令,肾经主水,水为冷气,所以这个时候会显现气温波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四八月乱穿衣”的时间段。

黄元御在描述少阳相火的时候,首要将“手少阳三焦相火”和“足少阳胆甲木”纳入个中,前半段是三焦相火主令,此时为气温一路高歌大进,尔后半段则更是厉害,因为相火阶段赶上阳木,是为木火相生,助长火势,此时气温会达到最岑岭。而这个时候也就显现了“夏至一阴生”的转折点。
黄元御在描述太阴湿土的时候,首要分为“足太阴脾己土”和“手太阴肺辛金”两个部门。这个时候是脾土主令,此时的气温不会再持续高亢了,然则却依然会连结少阳相火的余温,此时已经阳中有阴,阴阳转变,火的持续燃烧,最终会化为灰烬,灰烬沉淀而为泥土,泥土喜湿而聚合,所以湿土的早期依然会见到最后烫手的火焰,前半段将是气温最岑岭的陆续和转折,尔后半段则是肺经主令,此时阴阳转变,升清降浊,火焰炎上、灰土肃降,此时将是一片秋高气爽。

黄元御在描述阳明燥金的时候,如是说“手阳明大肠庚金,足阳明胃戊土”。这个阶段的阴阳转变,已经从太阴湿土演化到阳明燥金了,此时的前半段是阳明大肠经主令,此时天气从秋高气爽逐渐转化,气温起头下降,但在清爽中随之而来的是干燥;后半段则是胃经主令,又是该为填饱肚子的播种时节了,此时该种麦子了。

黄元御在描述太阳寒水的时候,是如许记载的:“足太阳膀胱壬水,手太阳小肠丙火。”这个时候前半段是由膀胱经主令,此时的天气会一路猛跌,但却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尔后半段则是小肠经主令,此时已经是严寒达到了顶点。但这个时候又显现了此外一个转折点,那就是“冬至一阳生”。

如此看来,一个小小的六气名目,竟然暗藏着这么多奥秘,然而从这个概念上来看,黄元御把病因的分类简化,采用时令转变、天人一体的观点,其实是进步的。也就是说,即便外因于天,照样内因于人,逃不外大自然的时令转变规律,所以只要抓住了大自然的时令演变规律,即便再棘手的问题,也能顺藤摸瓜,各个击破。
黄元御对于“六气名目”的描述,其实也就寥寥数语。简简单单单百余字,却包括万象,转变无限。黄元御对天地规律的领悟之精之深,让我们看到他如此闪耀的学术魅力,也由此感叹,中医能有这样一位大家,且相关著述保留至今,实乃国人之幸。

古慷道致力于中医药文化挖掘、整理、弘扬传播,并组建专业团队整理大医故事、中药传说与药理、现代病之中医思维治疗等系列,图文均来自古慷道团队原创与整理。原创不易,转发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 [易与中医]从卦爻象完美诠释“肾主恐”的中医理念
- [易与中医]半路出家的大医——黄元御(二)
- [易与中医]易与中医系列:孩子出生后一直夜哭,如何调理
- [易与中医]又在不经意间感悟到神奇的中医
- [易与中医]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
- [易与中医]从生辰八字分析强迫症以及有效治疗方法
- [易与中医]天干地支和身体器官的联系
- [易与中医]八字分析疾病的方法和实例
- [易与中医]六爻预测疾病的基础知识
- [易与中医]从佛学和道学两方面讲后疫情时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相关推荐:
- [易与中医]易与中医系列:孩子出生后一直夜哭,如何调理
- [易与中医]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
- [易与中医]从生辰八字分析强迫症以及有效治疗方法
- [易与中医]天干地支和身体器官的联系
- [易与中医]八字分析疾病的方法和实例
- [易与中医]六爻预测疾病的基础知识
- [易与中医]从佛学和道学两方面讲后疫情时代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易与中医]中医源于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