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五行学说概述
五行属性:
属性在不同的学科的不同定义;
在中医学里面,涉及到两个学科,一;哲学,二;逻辑学,
一;从哲学上来说,属性;是指事物本身固有的性质。
二;从逻辑学来说,属性;是指事物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包括对象的状态和动作。
五行的属性;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具有的特有属性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五行之间的关系;
一;以次相克,反复无穷。木克土、、、、
二;两行之间相克的关系叫所胜所不胜关系;如;水能克火,那么,水是火之所不胜,而火又能克金,那么金又是火之所胜。任何一行都有所胜所不胜。
五行学说:五行制化 五行乘侮
五行制化,三行之间才能发生制化。如:金、木、土三行。
五行乘侮,乘:相克太过,木旺克土。侮:木太旺反侮金。乘侮必然同时存在。即:三脏同时发生关系。
以五行的特性为据,严格地说,它说明了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不是全部功能。
五行论证了脏腑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
五行互藏:就是五行之中还有五行。
中医学的五行思维是一个球形的、网状的思维结构。是最科学最高明的思维结构。
用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
根据颜色和脉象之间的生克关系,来推断病情的发生发展规律。
如:青色、弦脉、青和弦同属于木。即颜色和脉象之间的关系同属于同一类,同属于木,称之为色脉相符。预后:平,即,轻。
青色而出现了浮脉,浮脉属于金行。那么这个色和脉就出现了克色之脉。即五行的金克木。因此它的病情相克,即相克传变,其病为逆。
青色出现沉脉,沉属于水行,表现为水生木,色脉相生,按照相生规律推断,病情的发展规律,即相生传变为顺,因此,它的病情的预后为顺、为生,预后良好。
五行学说在防治学上的应用。
①:控制疾病的传变;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截断病理传变。控制疾病向前发展。如:肝有病,按照五行的生克规律,肝有病一定要传到脾。那么在治疗时,既要抑制肝,同时要保护脾,或者可以直接判断到肝有病,可能要传到脾,那么在脾病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时候,可以事先扶助脾,提高脾的生理功能,使肝的病理变化不传到脾去。把这个治疗思想叫做控制疾病的传变。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
“肝病必传脾。”
截断疗法,即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②:确定治则和治法:常用五行学说确定治疗原则,常用方法,不是全部内容。
一、确定治疗原则;根据相生规律所确定治疗原则是:
“补母泻子”
“补母:”又称之为,虚者补其母。适应症是: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症。
“泻子:”又称作,实者泻其子。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症。这个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原则,必须牢牢记住。
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制定了具体应用五行学说调整脏腑关系的治疗方法,以下举例说明。
第一、滋水涵木法。
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导致肝阴不足,乃至肝阳上亢的症候。临床表现它的特点是眩晕,五心烦热,腰酸膝软等等。
第二、益火补土法。
①:益火补土法,是指补心火而益脾土。如“人参归脾汤”。就是益火补土法的代表方剂。
②:益火补土法的引申意义,益火补土是指补肾火(也就是补命门),益脾土。即:温肾阳补脾阳的一个方法。它的适应症是肾阳不足而脾阳不足的证候。或者是脾肾阳虚的证候。这个意义源于命门学说(肾阴、肾阳为一身诸阴诸阳之本)。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可以单独补肾,补肾就可以补脾。在脾阳虚的时候,也必须是在中期以后到末期必然要累及到肾。肾阳虚,此时可以单独补肾阳。也可以脾肾双补,达到益火补土的作用。只要求记住后者,不要求记住前者。
“久病必穷肾。”
第三、培土生金法:
是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适用于脾肺气虚的证候。培土生金是调整脾肺之间的关系,即:补脾益肺。代表方剂如:“四君子、六君子。”
第四、金水相生法:
①:是肺肾阴液共补的一种方法;不是说金能生水,不是补肺阴而生肾阴。它的适应症是肺肾阴虚,或者是肺阴虚的中后期。
②:现在我们常说的金水相生法是:滋肾阴而补肺阴。代表方剂:比如“百合固金丸”、“补肺汤”。补肺汤是肺气虚典型的代表方剂。
按照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
原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
一、抑木扶土:即:疏肝健脾。就是抑制肝木而扶助脾土。适应症:肝郁脾虚(基本)。
二、培土制水:是:温润脾阳,或者是温肾健脾,而治疗水湿泛滥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虚,乃至脾肾两虚而出现水肿的证候。
三、佐金平木:是调整肝肺之间的关系。是清肃肺气而抑制肝木的一种方法。适应症是:“木火刑金。”是肝火炽盛,肝火犯肺。是相侮传变。
四、泻南补北:是泻心火而滋肾水,只适用于肾阴不足而心火偏亢引起的心肾不交。而不是心肾不交的全部。代表方剂;“黄连阿胶汤。”
相关文章:
- [中医入门]到底什么叫做“经方”,读完此文就彻底明白了
- [中医入门]抑郁症根本原因是人体能量不足
- [中医入门]真正的中医,可能颠覆你的认知!
- [中医入门]中医基础入门,十二经络动图一目了然,经络入门 必备
- [中医入门]要想保持身体健康,首先要学会调养五脏 |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五脏六腑最怕什么?你一定要知道!|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忌口”是门学问,掌握好了才能远离疾病 |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中医为什么常提倡禁一切寒凉之物? |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孕妇的中医保健药方
- [中医入门]糖尿病的八字特征与中医防治
相关推荐:
- [中医入门]中医基础入门,十二经络动图一目了然,经络入门 必备
- [中医入门]要想保持身体健康,首先要学会调养五脏 |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五脏六腑最怕什么?你一定要知道!|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忌口”是门学问,掌握好了才能远离疾病 | 中医基础
- [中医入门]孕妇的中医保健药方
- [中医入门]糖尿病的八字特征与中医防治
- [中医入门]百合狐惑阴阳毒证治与西医的抑郁症
- [中医入门]倪海厦-用经方治愈无数白血病患者(附小儿白血病辨证治疗方)
- [中医入门]医易结合—读中医上六种体质的划分有感
- [中医入门]藏象和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