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 玄微札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玄微札记

一点小感悟(从我过去的三个“丑”年谈起)

我人生中过去的三个丑年,影响是很深刻的,可能也是研究八字的缘故,知道自己八字不怎么喜丑,逢到丑年多少都不太好,第一个印象深刻的丑年,1997年丁丑,己亥大运,八字喜丙火,有寅木,故而己亥大运,亥破寅中丙火,1997年丁丑,食神辛金入墓,年底腊月住院了,肺结核,当时医疗条件差,1998年戊寅休学一年;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丑年,是2009年己丑,财运差,但大运戊戌了,助身有力,故而2009年己丑比肩劫财当头,财运差是自然的,就落个房子升值,当时还在北京,第一波财富升值就是房子了,倒没什么大问题;


时间来到2021年辛丑,担心丑年,故而2021年年初起卦测年运,还好,也许是在家办公,远离世俗的喧嚣,也许是佛学有点修为吧,财运也不差,就是看年底还是有点小病灾,时间又来到腊月,居然无缘无故结肠炎……还伴随囊肿,牙龈发炎,丑土嘛,胞块,丑也是毒,这可难受了……


本来想去药方抓点药,结果拖了十多天还是不好转(因为之前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没这么严重,故而能拖则拖,想让时间治愈一切),还加重了,去西医检查,说可能要手术,还挺吓人,又想学了这么多天中医了,不应该白学,自己翻阅书籍,发现不是什么难的事情,但自己还不会抓药方,自己找了一个《经典药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去小区后面一个大医院问中医,去了以后,一个“老中医”态度不好,说你等等,过了一会,一个中年妇女拿一个血液指标给那个“老中医”看,我就选择走了,去家南边的一个民营医院,里面有好几个坐堂的老中医,感觉还不错,进去后,看到一个唯一的专家号,挂了一个最贵的号,13元,老中医给我把脉,说脾胃湿热所致,给我开了药方:

我虽然不懂药方的组合,但也知道这些药物大概的作用,老中医说七副药就好了,药渣留着,回去熬水洗洗。


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来我起的卦,问这次病何时好的卦象:

丑土白虎为病根,丑土为寒湿,在离宫为热,岂不是湿热引起的?肠道就像一个潮湿的衣服加热,那酸爽劲就别提了!


初爻父母卯木临腾蛇,卯木在离宫,正好代表南面的医生、药草有效。


抓了七副药,花费200多元,回来吃了两幅就大大减轻,三幅就基本正常了。


由衷的感叹中医真的是中国的医学瑰宝,真应该人人学中医,其实最初中医就是一种孝道,大家可以看到《孝经》里有句话,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从这可以看出来,孝道是作为儒家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我们都希望父母才能够安享晚年。可怎么做,才能让父母双亲身体健康,健康长寿?即使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但如果我们了解中医文化,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就会发现中医学是一门践行孝道中至为重要的一个载体。

如果读一本医书时,仔细一点,你会发现书最前面“序”和书最后面的“跋”非常的有意思,都是作者或者印书的人写的,关于为什么写这本书,写这本书时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就像作者在和你交流。总结多了,发现古人写医书有很多目的,除了传授医学医道,还有一点就是讲述自己学医的原因,很多人因为父母亲人有疾病,才走上学医的道路。

古代医家早就有这方面的感慨。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清代医学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这本书的自序里写道。“古人有言: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是以为人父子者,不可以不知医。”就是古人说的“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谓不孝。”来历。

大家可以看的出来。在古代不仅仅心里惦记父母,还要身体力行去行动。中医学就是践行孝道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又想起来《楞严经》中所讲,人身抟四大为体,四大为地水火风,相当于周易的四象,又有人说对应八卦的乾坤坎离,当人体生病了,自然是某个五行或旺或衰不平衡所致,而自然界万物都有其五行属性,取自然界万物之气补足人体某个五行的欠缺,这才是自然之理,和西医的出发点有本质上的区别。


继续精进,继续努力学习周易、中医,继续增进佛学修为,继续完善一个“心”的能量。


欢迎关注公众号“天一易学茶馆,本平台重在分析职业生涯中的实战六爻、八字、风水等案例,重在分享专业的周易知识,传播易学文化,让有志于学习周易的爱好者从中获益


微信名:天一周易馆,微信号:tianyisuanming,天津人,自幼酷爱易学,精通周易占卜,深研子平术,涉猎风水、大六壬、梅花易数等多种术数,职业预测已十多年。佛易双修,反对封建迷信,传播易学正能量,古为今用,信奉格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