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础——乾卦取象
从这一节开始,我们来学习八卦的各自的专门的取象。
关于八卦的取象,在这一节,我得修正一下前面的说法了。
在前面,我好像是说,八卦的取象法则以品性为核心。而在这一节呢,我们得来说一说了。
在八卦的取象里面,其实,起始的取象,还是以基本物象为起点的。乾为天,坤为地,兑为泽,这样的一些个东西,它是基本物象。八卦的基本品性,像是乾,健也,坤,顺也,这样的一些个东西,都是从基本物象里面提炼出来的。
而在八卦的专门的取象里面来看,八卦的基本物象所提炼出来的品性,不仅仅是基本品性,还有其它的一些个品性。由基本物象出发,提炼出多个品性,从不同角度来推演,可以得出不同的取象。
这样一来,这种八卦的取象,这是需要我们多加了解的。
八卦的取象,可谓是非常地灵活。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我相信,大家也是会有这种感觉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乾卦的取象。
乾为天,为圜,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周易·说卦传》
第一点,乾为天。这个呢,天是乾卦的基本物象。同时呢,也可以这么来说,那就是,我们之所以会将八卦与八中基本事物对应起来,那是因为,在八卦的各自的专门的取象里面,每一卦的第一个取象,就是这个八卦所对应的基本事物,就是它的基本物象。
乾卦取象为天,其主要的东西,在于刚健。乾就是刚健,就是持久地运行,运行不息,刚健有为的含义。天的运行经久不息,转运不穷。因而,乾与天划在一块儿,那是因为这份永续发展,在于这份持久的运行,在这份刚健有为上。
《周易集解》宋衷曰:乾动作不解,天亦转运。
在宋衷的话里面,解是一个通假字,通懈,懈怠的意思。乾的运行经久不息,不懈怠,这叫做“乾动作不解”。
第二点,为圜。圜就是圆的意思。乾的运行经久不息。在平时所接触的事物中,圆形的物体可以长时间的运转。古代的马车也好,牛车也好,还是现代的轮胎也好。车轮子,都是圆形的,没听说谁家的轮子是方形的。这个是因为,圆形的东西可以长期地运转,可以很方便地运转。
《周易集解》宋衷曰:动作转远,非圜不能,故“为圜”。
第三点,为君,为父。
孔颖达曰:取其尊道而为万物之始也。
这一个取象,我自己倒是能够理解。大家呢,如果能够直接用文言文来理解的话,那么,用文言文来直接理解那是最好的了。如果暂时做不到的话,我们可以尝试着来采用下面的理解方式。
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地,是生养万物的。君主,是养育万民的。而父母,是养育子女的。在这里呢,天与地,父与母里面,天与父是比较威严一些的。而地与母,则是显得温和与慈爱一些的。如果加上君主的话,君主,它是和天,和父,是处于同一类的,都是有着养育之功而有着威严的一面的。
乾卦,其品性重在刚健,刚健,则会有威严。能够刚健,能够奋发,就会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就会创造事业,滋生利益。天地,君,父母,都可以有着创造与滋生的功能。天地可以生育万物,君主可以生养万民,父母可以生养子女。而刚健,奋发,克服困难,这就会显现出一种威严,一种权威的感觉。一般地,天地中的天,君主,父母中的父亲,是比较有这种威严与权威感的。
一般地,在家里,父亲是力气比较大的,是打人比较疼的。而有事情,好多东西要有父亲来担当着。这种威严,权威,就出来了。
谈到权威,威严,那就是天,君,父,可以担当了。而一般来讲,地,母,这俩都是以温和慈爱为主的。
乾卦的刚健,既是一种恒久不已的运行方式,也是一种克服困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品质。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想要让事业恒久不已地运行。但是呢,人们难免会在事业的发展中遇到许多的困难。想要让事业恒久不已地运行,那么,你就是需要去迎接挑战,需要克服困难,坚强不屈,百折不挠。
因而,所谓的刚健,它是包含着坚强不屈,克服困难等等的含义的。而君与父,在一般的含义上,它是有这种品性的。
第四点,为玉,为金。
《周易集解》崔觐曰:天体清明而刚,故“为玉,为金”。
这里的天体,不是现代汉语意义上的天体。现代汉语里面,地球,月球,这都是天体。而在周易集解里面,天体这个词语,它其实是两个词语。天是一个文言词语,体也是一个文言词语。体,实际上是和“用”相对应的。体与用,合起来,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讲求的体用论。
天的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天空了。天空,这个天的“身体”,它是清澈明亮的,这叫做天体“清明”。刚,这个要怎么说呢?大体上,还是刚健的意思。清澈明亮而刚健,选取其中的一部分,那就是清明而刚。玉和金是具备这种特点的。玉是晶莹明亮的,又很坚硬。所以呢,玉是坚刚而清明的。金子呢,有光彩,光泽,也可以说是跟“清澈明亮”是比较类似玉相像的。“清明”也好,光彩与光泽也好,都是给人一种向往,尊重的感觉。相反地,如果是污浊,浑浊,那就是又一码事了。金子的刚,这个要怎么说呢?我们都听过一个词语,叫做真金不怕火炼。金子,能够经受得起烈火的考验,你说,金子是不是很刚健,很刚强呢?这样的话,金子的刚,我们就论证出来了。
这样一来呢,天的体,清明而刚。玉和金的体,它也可以说成是清明而刚。而乾为天,玉和金,又与天的品性相类似,因而,乾可以取象为玉和金。
第五点,为寒,为冰。
《周易集解》崔觐曰:乾主立冬已后,冬至已前,故“为寒,为冰”也。
我们在将后天八卦玉节气的关系的时候,我们是说了,乾卦对应的节气是立冬,而坎卦对应的节气为冬至。
这样一来呢,我们将乾卦的对应的时节说成是立冬以后,冬至以前,这样子是可以的。
而在我们去讲解帝出乎震的时候,我们也说过,震本身对应的节气为春分。帝出乎震,我们将其解读为,在震卦所对应的惊蛰与春分节气前后的节气里面,万物开始复苏,草木萌动,冬眠的动物开始醒来。在我们的这种讲解里面,我们是将震卦看作是正对应的春分与春分节气之前的惊蛰,以及春分之后的一段时间,都看作是震卦所对应的时节。
在《周易集解》里面,按照崔觐的观点,乾卦的时节为立冬以后,冬至以前,并不包含着立冬之前的节气。
这样的话,周易集解的这种八卦与时节的划分,与我们前面所讲的东西,是有了不一致。
在这里,我们的建议是,大家在“帝出乎震”里面,就按照我们那里的讲解方式,将震卦正对应的春分,与春分之前的惊蛰,都看作是震卦所对应的时节好了。而在这里,大家既可以按照我们的那种方式,将乾卦对应的时节,看作是正对应着的立冬,连同着立冬之前的霜降节气,立冬之后的小雪,大雪节气,都算在内。也可以像这里的崔觐先生所说的,乾卦包含着从正对应着的立冬节气,连同着立冬以后,冬至以前的小雪节气与大雪节气,划为乾卦的时节。
在这种严格划分上,大体上,崔觐先生的话是更有权威性的,是更为正确的。
然而,考虑到“帝出乎震”一段,如果震卦的节气,它仅仅是包含着春分节气,以及春分以后,立夏以前的清明和谷雨节气,而不包含着春分之前的惊蛰节气,那么,帝出乎震似乎又解释不通。
因而,在这里,我建议大家采取存疑,让两种解读方式同时并立着。究竟是如何来划分,建议在以后的时间里,留给专门的学者来进行着考证。此处,我暂时不去作严格的订正工作。
接着来说我们的。大体上,乾卦都是包含了立冬,小雪节气,都是寒冷的时节。
为寒,为冰,这都是寒冷时节的事物。因而,乾卦可以取象为寒与冰。
第六点,为大赤。
孔颖达曰:“为大赤”,取其盛阳之色也。
火焰的颜色,直接看去为黄色。太阳的颜色也是黄色。而火焰烧的很旺,为火红。因而,将这种大赤,将这种鲜红,定为乾卦的取象。
在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是将天与太阳混淆起来了,或者是将天与火焰混淆起来了。
天,你可能是说,天是蓝的。可是呢,在这里,大体上,乾卦,它是取象为刚健的。
什么颜色,可以给人以刚健的感觉呢?其实就是大赤色,鲜红色。刚健,奋斗,克服困难。而火焰的旺盛的燃烧,是否有这种刚健与奋斗的感觉呢?我想是有这种感觉的。
或者,刚健,奋斗,给人的感觉是很热情,很热血。血色为红。因而,将大赤,将鲜红,定为乾卦的取象。
第七点,为良马。
孔颖达曰:“为良马”,取其行健之善也。
天的运行是刚健不息,恒久不已的。而良马,千里马,它是能够跑得很远的,跑得很久的。因而,乾卦取象为良马。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将乾卦取象为具体事物的时候,尽管乾卦本身有着恒久不已,运行不息的纯粹性,理想性。而在将乾卦与具体事物相对应的时候,并不是将乾卦的特性绝对化,并不是说具体事物,比如马,必须要绝对地能跑,能够永远地跑下去而不用吃草料,不是那么回事的。只要是良马,在马这一类中,比较能跑,能够很强健,有这种相对的,比较客观的性能,我们就将其称为乾卦的取象了。
我们说唐太宗善于纳谏,虚怀若谷,也是这样的。唐太宗曾经因为魏征的劝谏感到没有面子,很生气,生气到想要杀了魏征。由此可见,唐太宗并非是绝对化地,愿意接受逆耳忠言的。在历史上,在大多数时候,在稳定的可预见的平常的场合里,唐太宗是愿意接受逆耳忠言的。经过这种举大德,赦小过的处理,经过这种综合的,长期的评定,我们说,唐太宗是虚怀纳谏的。
因而,在给一个人,一个事物做出评定的时候,并不是绝对化地,理想化的如何如何。大致地,总体地,满足要求,那就可以了。
如果因为唐太宗的几次局部的听了忠言而气愤,就整个地否定了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与仁德爱民的品质给否定掉,那么,这个就是不对的了。按照这种绝对化的标准来评断的话,天下间,没有一个好人,没有一个伟人。
周总理是伟人吗?是伟人。
然而,周总理也会有他的缺点,也会有他的偶尔的不好的表现。
如果以绝对化的标准来要求和评定的话,周总理也会成为一个小人。
但是呢,客观地来讲,周总理是一个好总理,是一个伟人。
而将周总理评定为伟人,这就是以总体,以长期,综合,以举大德,赦小过的方式,来得出结论的。
这样一来,我们在评定历史人物,在评定唐太宗的时候,我们仍然说,唐太宗是一个虚心纳谏,是一个谦逊,仁德爱民的好皇帝。
我们的周易的八卦的取象,也是这种取象原则。这种取象,是一种大体,大致的评定,而非绝对化的评定。
第八点,为老马。
《九家易》曰:言气衰也,息至已必当复消,故“为老马”也。
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这一段话。这里的息,不是熄灭的意思,而是成长与发展的意思。阴与阳里面,阳为扩张,为发展。乾卦三爻都是阳爻,那就是纯粹的阳爻,为发展的极致。而发展,生长到了极致,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反面,就会消退。发展到极致,然后开始消退,这个时节,就是老啊。
一个人,幼年,少年,青年,壮年,都是在发展的。发展到了极点,就开始消退了,这个时候,人就进入老年了,人就是老人了。马也是一样,生长发育到了极点,会开始衰退,消退。这个开始消退的马,就是老马了。
乾卦三爻都是阳爻,为纯阳卦。阳为发展与生长,而纯阳卦为发展的极点,极致。发展到极致,就会衰老了。因而,乾卦为老马。
在这里的几个条目里面,都是将乾卦与马相联系。那是因为,大体上,马是能跑的。能跑,那就是刚健,就是强健的。在强健里面,又选取几个特点,作为不同类型的马。良马是马当中的非常能跑的一类马匹。老马,是马中的衰老者。后面的几种马,也都是不同类型的马。
然后呢,我来解释一下九家易的说法。在这里,九家易这本书,在现代大概是找不到了。这个九家易的说法,我是在《周易集解》这本书里面找到的。《周易集解》里面,经常会给出好几家的解读周易的观点。在这里,我们给出其中的几家。一个是东汉末年的荀爽,一个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虞翻与陆绩,一个是干宝,还有就是《九家易》。三国时期的虞翻与陆绩,这俩人,大家在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里面是能够见到这俩人的,在正史陈寿的《三国志》里面,也是可以找到虞翻与陆绩的传记的。
《周易集解》的作者为唐代的李鼎祚。而九家易,应该是汉代的作品。也许在唐代的时候,《九家易》这本书还能够见到完整的版本。而在现在,我想要去淘宝网里面找这本书,我都找不到。也许学者们可以在专门的文献里面找到完整的《九家易》,不过呢,我目前是找不到这本书。平时呢,想要找《九家易》的零星的内容,我得是到《周易集解》里面去找。
第九点,为瘠马。
瘠马,就是瘦马的意思。在阴与阳里面,阴为肉,而阳为骨头。
人的手心为阴,手背为阳。这个是因为,人的手心肉比较多,而手背则是骨头多。
乾卦三爻都是阳,阳为骨头。一个马,骨头多,肉比较少,这不就是比较瘦的马吗?这不就是瘠马吗?
《周易集解》崔觐曰:骨为阳,肉为阴。乾纯阳爻,骨多,故“为瘠马”也。
第十点,为驳马。
《周易集解》宋衷曰:天有五行之色,故“为驳马”也。
孔颖达曰:“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豹,取其至健也。
在这里呢,孔颖达的解读有点不靠谱。但是呢,这也是一种解读。
而宋衷的解读呢,我觉得,也是有些牵强。驳马,就是毛色不纯的马。如果一个马,有黑毛,有白毛,毛色比较驳杂,这种马就是驳马。宋衷是说,天有五行的颜色,所以乾卦取象为驳马。我觉得这个解读得有点牵强。但是呢,宋衷的解读,算是比孔颖达的解读要好一些了。
我没有找到更好的一种解读,相比之下,还是宋衷的解读最好。虽然是最好的,但是呢,我还是觉得这个不太靠谱。
关于天有五行之色,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来理解。日出与日落时,太阳是红色的。升起来的太阳,是黄色的。晴朗的时候,天是蓝色的。天上有云彩,是白色的。夜晚的时候,天是黑的。这不就是各种颜色都有吗?所以说,天有五行之色。
首先呢,乾为马。然后呢,乾有五行之色,有白色的云彩,晴朗时的蓝色,有太阳的黄色与红色等等。这种有多种颜色的毛的马,它就是驳马。
第十一点,为木果。
《周易集解》宋衷曰:群星著天,似果实著木,故“为木果”。
这个解读,我觉得挺绝的。夜晚的时候,群星在天空中,就像很多的果实长在果树上。由于这种外表的相类似,因而将乾卦取象为木果,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木果,就是树上结的果实。
到了这里呢,我们本节的解读,大体上就算是完事儿了。
在结束本节之前,我想要说一说孔颖达的解读。
在周易的学习里面,关于孔颖达先生,他是唐代人,是孔子的后人。孔颖达生活在唐太宗的时代,他是一个比较刚正的学者。孔颖达辅导过唐太宗的第一位太子,李承乾。在担任李承乾的老师的期间,孔颖达先生比较敬业,对于身份尊贵的太子李承乾所做的不符合规范的事情,常常尽职规劝。
我们这里所引用的孔颖达先生的解读,来自我手里的书《周易折中》。大家想要专门地去找孔颖达先生的解读的话,可以到淘宝网,当当网里面去买《周易正义》。这本周易正义,它的原作者是王弼。而孔颖达在王弼注解的周易的基础上,又去注解了王弼的讲义。孔颖达给王弼的讲义作进一步注解的这本书,叫做《周易正义》。
孔颖达是一位大儒,他曾经在唐太宗的命令之下,参与编撰和修订了《五经正义》。五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易部分的正义,就是孔颖达参与编撰的《周易正义》了。
在秦汉以来的周易发展历史里面,孔颖达是一位比较有影响的儒者。
除了孔颖达之外,北宋的程颐,南宋的朱熹,他们也是解读周易的著名的儒家学者。
孔颖达的解读周易的作品叫做《周易正义》,程颐的作品叫做《周易程氏传》,朱熹的作品叫做《周易本义》。
在这里,我们所推荐的另一本比较好的作品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下令编纂的作品《周易折中》。这本作品是一个汇编作品。里面汇集了秦汉以来的王弼,孔颖达,朱熹,程颐等等的儒家学者的观点。从两汉,到明清,都包括了。
以上所说的,都是易理派的作品。
从汉朝开始,周易的解读分为两大派别,一个是易理派,一个是象数派。象数派的代表作品是唐代的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的尚秉和先生的《周易尚氏学》。
在这里,虽然我主修的是易理派的作品。但是呢,我刚开始去阅读古人解读的周易的时候,我是从象数派的《周易集解》开始的。个人觉得,《周易集解》,这应该是学习周易的一个必要的基础。
我去看易理派的作品的时候,有一部分的内容,其实是需要用十二消息卦来予以解读的。而十二消息卦,这个算是象数易学的一种解读方式。
在我们的周易解读里面,我们会涉及十二消息卦。但是呢,我们的主要的解读周易的方法,是易理派的解读方法。
对于象数派的解读方法,虽然我们的教程里面不去重点研究,但是呢,我们还是推荐大家私下里去看一看。
个人觉得,象数易学,应该是周易学里面的十分重要而基础的课程。
撰文-天一易学馆/编辑-玄微散人/整理-无念
天一易学站长个人微信号
道号:玄微散人,法号:无念
自幼酷爱易学,精通周易占卜、命理、风水等术数
佛易双修,反对迷信,传播易学正能量,古为今用
——信奉格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相关文章:
- [图说周易]最正宗的太极八卦图,全解析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震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离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兑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乾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坤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巽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艮卦取象
- [图说周易]周易基础——坎卦取象
- [图说周易]当今为止最古老最完美的图—太极图的真正意义
相关推荐: